安全是生产管理的第一要素。那么影响生产安全的因素有哪些?换言之,企业生产中的安全隐患有可能是哪些因素呢?
物质因素
包括环境、设备、物料、安全防护装置等。
环境因素指工作环境的好坏、照明的强弱、温度湿度的高低、空气是否流通等等。温度过高造成易燃物起火,空气不流通造成有害气体排不出去,还有像一些行业如煤矿业的工作环境充斥着大量煤灰,等等这些是最直接的安全隐患。此外,环境还会影响工作人员的情绪和状态。温度过高,或空气不流通,容易使人疲劳倦怠,反应迟钝。照明过强或太弱,会给人带来视觉模糊,严重者视力下降。工作环境是否干净整洁、物物摆放是否竟然有序,也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心情…工作人员状态不佳,出现操作失误的概率也就增加了。
生产设备是否有充分的安全评价,长期使用后是否会老化陈旧,这些也应该是企业纳入安全管理的部分。设备处于不安全状态,一旦爆发,将直接危害到一线操作人员的生命。因而企业在采购生产设备时,一定要设立安全指标,对设备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。在使用过程中,需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,更换易磨损部件,杜绝或降低设备存在的潜在危险。
物料因素。在使用物料的选择上,应尽量选用阻燃、无毒无害、腐蚀性小、无恶臭、沸点高的物料,少用或不用危险化学品。会产生化学反应的两种化学物质,需摆放得当。有时为了避免出现危险性质大的物质,不惜改变工艺路线。
安全防护装置泛指如防尘面罩、漏电保护装置、火警器、消防栓、自动喷淋水系统等等装置是否处于有效状态。尤其是当发生火灾险情时,火警反应是否敏锐,消防栓能否正常使用,自动喷淋水系统能否正常喷水,这些都是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。
人为因素
人为因素包括人的安全生产意识、技术水平、工作态度、心情情绪、身体状态等因素的影响。人是生产活动最直接的参与者,也是主体。讲究安全生产当然要考虑人的问题。如果员工认真负责,身体健康,技术过硬,操作失误少,能及时处理异常情况,把事故消灭在苗子阶段,事故频率必低。
然而即便是经验丰富、技术过硬的人员,也有可能因为长年处于同一岗位,日复一日的重复相同工作,而产生麻痹思想,给安全生产埋下不应有的隐患。
管理因素
管理因素可以说是人为因素的延伸,因为管理是由人在做的。管理因素主要包括技术或工艺流程上的缺陷,环境设备等维护保养达不到安全要求,作业方法不安全,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足,缺乏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其执行监督等等。
安全生产,人是根本。以上罗列的种种因素,归根究底,都与“人”这个因素息息相关。因为管理方面,不论是管理制度的制定,还是管理执行的落地,都是需要人去做的。而物质因素方面的缺陷和不安全状态等,是可以被人预防、发现或处理的。人应该积极发挥自己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作用,对一切不安全的因素都要关心,重视预防和控制,保障安全生产。